close

敦克爾克

《敦克爾克大行動》諾蘭捨棄了慣用的迷宮式劇情,沒有懸念、冒險,炫目華麗的形式,只有直白的陳述撤退與活下去。但如果只是這樣,諾蘭就不是諾蘭了。

敦克爾克

克里斯多夫.諾蘭的《敦克爾克大行動》(Dunkirk, 2017),講述二戰期間敦克爾克戰役大撤退,英法盟軍被困在法國東北一處偏僻海邊,四十萬人等著被救援,可地形與戰勢惡劣,籠罩著死亡陰影。

敦克爾克

陸軍無所不用其極的逃離

一開始就是士兵不斷逃跑,無所不用其極,脫下死人衣物、假裝成醫護兵扛著擔架,急切地想登上艦艇逃離戰區。結果船艦沉沒,又游回沙灘。

敦克爾克

想搭乘擱淺的漁船逃回英國,面對四面八方的子彈攻擊,沒人敢去探查。每一個士兵把生存的意念無限放大,就算拋棄一個曾經救過自己的法國人,也是理所當然。

Snap22.jpg

只想逃命的士兵,呼應著戰事膠著的困窘,沒有英雄主義是有落敗的逃離。

海軍以小博大企圖救援

因為敦克爾克沙灘吃水不深,驅逐艦難以靠岸,英國當局號召漁船前往法國協助士兵撤離。電影聚焦在一艘遊艇上,一個年邁的父親、第二個兒子與另一個自願參與的青年,開個遊艇前往救援。

Snap27.jpg

Snap32.jpg

路上救起一位落海的空軍,去與不去的爭執中,青年意外受傷。是回頭救治青年,還是繼續前往法國,老父親堅定地就是要繼續完成任務。

空軍犧牲小我完成大我

對應只想逃離的陸軍,空軍顯得英雄多了。面對敵軍不斷的空襲,撤退的船艦陸續沉沒。英國空軍明知機身受損、油料不足,仍然持續在空中盤旋,擊退不斷來襲的敵機。

敦克爾克

敦克爾克

鏡頭以俯角遠景,宛如上帝鳥瞰螻蟻般的芸芸眾生。最後一架飛機,成功完成任務後迫降沙灘,被敵軍俘虜,犧牲小我完成大我。

Snap39.jpg

撤退的意義翻轉

陸軍無所不用其極的逃離撤退,士兵終於回到英國本土。他們認為撤退就是失敗,戰場上的不堪與齷齰,讓他們覺得無臉見家鄉的父老。在火車上,報紙刊載首相邱吉爾的聲明,翻轉了撤退的意義。

Snap5.jpg

「戰爭不是靠撤退獲得勝利,但這次成功的撤退行動代表勝利。我們必須準備抵抗敵軍另一波攻擊,就算全國人民大部分受困挨餓,等待時機成熟,我們要挺身而出拯救與解放舊世界。」

就戰爭而言,撤退就是失敗,但是敦克爾克的撤離是戰略性的,以退為進,是要儲備能量,蹲點後的再崛起。

敦克爾克

報紙刊載的英雄是遊艇救援中,什麼都沒做,意外身亡的青年。結尾對於撤退的詮釋180度翻轉,深具威力,令人再三低迴不已。

Snap38.jpg

在陸海空漂亮的交叉剪接下,讓時間迴旋交織,導演的意念顯得玄機暗藏,隱晦不明。

諾蘭捨棄瑰麗的形式、耀眼的劇情,用直球的方式,簡單卻深具人文關懷的威力,彌補他缺乏情感深度與議題格局的過往評價。

Snap8.jpg

Snap23.jpg

Snap24.jpg

Snap25.jpg

Snap31.jpg

 

arrow
arrow

    藍迪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